每个人都是
自己的解梦师

对梦的形成的理论假设

梦的形成

梦的形成

梦是一种心理现象,这在许多杂志,书籍中都有所介绍;如《梦,一种心理现象》这本书就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梦的不同侧面。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对梦进行分析得出了裁然不同的结论;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佛洛依德认为梦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现象,是欲望的满足。在普通读物中也会看到一些如生理疾病与梦的关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清醒的梦,连续的梦等等。下面,作者将从新的角度对梦作一点肤浅的解析。

作者认为:梦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它不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也不是我们清醒时的意识活动;它介于这两者之间。人在睡眠的过程中,由于脑的局部兴奋(感觉腔处于抑制状态),人的心理腔处于兴奋状态,最终形成为感识状态;梦就是在感识状态的心理腔中形成的。梦的形成是以心觉为载体完成相应的心理活动;心觉与心神相结合产生了梦境,产生了梦心理。由于心觉的觉知性不是很高,以至,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感觉到梦,意识到梦。梦没有意识清晰,但我们能感觉得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梦具有觉知性;不过梦的觉知性不是很好,它是模糊的(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心觉的觉知性不是很好,二是我们是处于睡眠状态),间断的。谈到梦,人们自然就会说到人的入睡状态;那好,作者下面就对人的入睡状态作简单地介绍。

三、作者对三种入睡状态的推测

本研究领域中的新方法以沃格尔,福克斯和特罗斯曼所进行的关于入睡状态的研究为范例。实验者发现入睡时所有的各种生理变化可分4个显然不同而又顺序的阶段:(1a/快速眼动阶段,表现出每秒律动812周的正常觉醒的脑电图活动以及偶然的闭着眼的快速眼动,好象被试在四下环顾。(2a/缓慢眼动阶段,这时a波的脑电图节律仍然存在,但闭合的眼出现缓慢的转动。(3)无眼动阶段的阶段1,这时脑电图出现较缓慢、较不规则的模式,完全没有眼动。(4)无眼动阶段的阶段2,这时脑电图除了出现无规则而迟缓的活动外,还有那些称为“纺锤波”的活动类型(律动每秒14周,突然发作),两种形式的眼动也都不存在。(《心理学纲要》:美国)

在睡眠开始时唤醒被试并让他描述被唤醒前的思想活动。研究者分析了这些报告,注意到一连串称为自我状态的三种类型的经验,它们可以适当地看做是不同的意识状态。(1)首先出现的是完整的自我状态。在此阶段中,被试能够顺利地区别他的心理活动和外界情境;这个阶段所出现的看来是合乎逻辑的和正常的思想过程,非常近似被试的正常意识状态或通常的觉醒状态。“我正想着实验室秘书在用打字机打我的材料”,这个报告是面对现实而且是一种期待(在这个实验中被试失去控制并失去对周围环境的觉知)。完整的自我状态主要是和a/快速眼动阶段或者a/缓慢眼动阶段相联系的,完整的自我状态很少出现在其他两个阶段中。(2)接着出现的是解构的自我状态,这是一种异常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被试失去他和外界刺激的联系,报告出颇为稀奇古怪的心理内容,诸如:看见一副倒竖的面孔在空中悬挂着,或者佩带着配套的潜水设备在爬山,或者“我正在观察一个胸腔的内部。里边有许多小人,象在屋子里一样。这些人身上都是毛,象猴子。胸腔的膜壁是冰做的,滑的很。腔的当中有一条象牙制造的长凳,大家坐在上面。有的人向胸壁的内侧扔干酪球。”这些报告充满着希奇古怪,难以置信地联想在一起的事情,种种歪曲,等等。在报告的经验中,被试和外界现实的接触完全消失。解构的自我状态主要与无眼动阶段1的脑电图一起出现。(3)最后出现了第三种状态,即再构的自我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心理内容再度变成似乎颇为合理,如同在第一种状态以及正常意识状态中所见。我正在驾驶汽车,告诉别人不得超越一定的时速限制。在这个报告里,我们注意到它的内容又成为合理的和现实的。报告已不再是稀奇古怪的了,但如同第二种状态一样,被试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仍然全部失去。再构的自我状态的出现主要是同无眼动阶段2脑电图相联系的。因此在入睡时我们的意识似乎是从正常状态直接进入全部解构状态的,然后通常的思考约束才重建起来。

现在,作者对人的入睡状态作一个理论上的推测;当人刚刚入睡时,人的大脑腔还是处于一定强度的兴奋状态,心理腔处于感识状态,记忆腔处于未感识状态;人的体温、血压、呼吸率差不多都同于人在正常觉醒状态的体温、血压、呼吸率一样。虽然我们的眼睛已关闭(感觉腔、知觉腔、感受腔〖合称为感觉腔〗已处于休眠状态,它们退缩得比较快;关于这一观点的证明我们可以通过闭着双眼而心理又在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来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很自然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只进行着自己的思维;当我们刚一睁开眼睛,好象刚睡眠了,做了过梦一样;此时,外面的事物如此清晰而明快,光线如此强烈。感觉腔很容易处于休眠状态,它退缩得比较快,暂留时间短。),但是,处于一定兴奋强度的记忆腔中的部分稍活跃一点的信息也会乖虚进入到还处于一定强度的感识状态的心理腔中形成梦;由于心理腔中还存在着一部分觉醒状态的余温,如存留有一点点心理活动的痕迹,那么,人在刚刚入睡时所产生梦与现实是比较接近的,梦的内容是比较实际的。也正如完整的自我状态下的梦是比较接近现实世界的一样(处于a/快速眼动或者a/缓慢眼动)。如何来证明觉醒状态余温的存在,心理活动痕迹的存留,这的确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在很努力地思索某个问题时,突然改变方向去思考一个毫无关系的新问题时,我们是很难进入状态的;其原因是什么?就是先前问题的思索留有了痕迹(相关的自主心神还存在),我们的心态还未转过弯来;这如同物理学上的惯性作用,作者在此把这种情况称为心理惯性。还比如,我们在多次唱了一首歌之后,要改唱另外一首歌,起初也难以进入状态,这也是由于这种心理惯性的作用。心理惯性让我们的心态,思路继续往前跑。如果心理惯性是存在的,它又指的是什么?我们猜测:每一种心理活动背后都应该有相应的自主心神和相应的生理活动,有着相应的生理过程;有着相适应的血压、体温、呼吸率;有着相适应的脑兴奋及激素、介质等化学物质的协助;有着相适应的RNA等物质载体。心理惯性指的就是这些自主心神的存留和生理活动的存在,这些生理活动的物质载体还保持在一定的高位,既便我们正在开始想别的问题。……完整的自我状态下的梦比较接近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觉醒状态的心理活动,意识活动留下的心理惯性协助了完整的自我状态中的梦的缘故。

随着入睡时间的推移,人的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惯性也慢慢消失,人的体温、血压、呼吸率也开始回落,身体的肤肉也变得十分松弛,甚至反射都很难引起;人的感觉腔完成处于抑制状态,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这让感觉腔能够得到适当的休息;这如同我们掉进一个洞中而洞口又被石头封住了一样。人睡眠的主要作用就是让感觉腔、感受腔、知觉腔能够得到休息,调整;当然,这也包括心理腔的体息;不过,感觉腔、感受腔、知觉腔的休息更为重要,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心理能量,也就是说,感觉腔、知觉腔、感受腔的运行是需要很多的心理能量的,比心觉、心神的运行所消耗的能量多得多(这或许是它们有觉知性的缘故;如人处于比较强烈的光线之下是很容易疲倦的)。由于脑自身有节律的生理活动,既便人是处于睡眠状态脑也会出现局部兴奋的情况;大脑两半球的皮层在正常的条件下是对皮下各中枢起着抑制的作用;当人处于睡眠状态,大脑皮层受到了抑制,而先前受到抑制的皮下中枢开始兴奋起来,最终让心理腔也处于兴奋状态,它点亮了黑暗中的山洞;这已被相关的科学所证实。心理腔可以处于兴奋状态,记忆腔也可以处于兴奋状态,而人的感觉腔(包括感受腔、知觉腔)是始终也不能处于兴奋状态的,不然,人将苏醒过来处于觉醒状态。心理腔处于兴奋状态当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包括各种激素、介质等化学物质的协助)将形成相应强度的感识状态,最终为心理(梦心理)的形成打下基础。记忆腔处于兴奋状态当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将使记忆信息进入到心理腔中形成心理的可能。关于这一点又怎样来说明呢?我们知道记忆腔中的信息进入到心理腔中有以下几种渠道;

1)通过心理,意识发出的神经冲动提取的记忆信息进入到心理腔中,如我们有意识地回忆。

2)通过微电流的刺激促使记忆信息进入到心理腔中,如潘菲尔德的“诱发回忆”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3)通过催眠术可以让记忆信息进入到心理腔中。

4)通过大脑的生物电(兴奋)的作用,如诱发电位促使记忆信息进入到心理腔中。

这最后一种,即第(4)的一种情况就是梦形成的最原始的生理基础。记忆腔中的信息进入到心理腔中是以记忆信息为基础,以记忆信息为模板予实现的。记忆腔处于兴奋状态,它将刺激记忆信息,让记忆信息活跃起来;那些获得较多能量的记忆信息,那些比较活跃的记忆信息最先进入到心理腔中形成心理——梦心理。在这个阶段,记忆信息是被动地接受生理能量,它们不能选择,它们被动地随机地进入到心理腔中;以至,在这个入睡阶段的梦是光怪离奇的,稀奇古怪的;这就是入睡状态的解构的自我状态。解构的自我状态的梦的形成是以记忆信息为模板,基础的;在记忆腔处于兴奋状态时,记忆信息随机地进入到心理腔中形成梦境。这些记忆信息是没有进行筛选,不是心理主动地提取,以至显得光怪离奇。不过,这些梦(所有的梦,包括解构的自我状态的梦)的心理活动的核心,内涵,主观却是有线索的,有程序的,是连贯的,是一个统一体;因为我们的心理,主观(自主心神)是统一的,是一个整体,它们是难以分开的;只不过此时的心理,主观的自主能力还比较偏弱而已。在梦中的心理活动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我们真实的心态;这是与我们的性格,品质相适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梦(主要是解构的自我状态的梦)过程中的心理,主观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越来越强;它们不在是被动地接受来自记忆腔中的记忆信息,而是主动去获取自己需要的记忆信息,从记忆腔中提取相应的记忆信息进入到心理腔中,完成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过,由于心理,主观的自主能力实在有限,它们并不能把自己需要的全部记忆信息都从记忆腔中提取出来或者不能及时地提取(如在梦中,我有时需要一个苹果,当这一想法产生以后,苹果并没有立即出现,过了一会儿,苹果突然又闪现了出来,我拿到了苹果。);另外,记忆腔中那些能量特别大的记忆信息,我们的梦心理,主观也没有太大能力把它们抵挡在心理腔外;但总体来说,这个阶段的梦心理是颇为全理的,与实际比较接近的,当然也有一些意外的情况。这个阶段差不多就是入睡状态中的再构的自我状态。

四、梦的特点

梦的场境,内容是我们先前经历过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环境或者是我们先前看到过的,想象过;现在只不过是储存在记忆腔中从新翻了出来而已。从这可以看出,梦的形成是以记忆腔中的记忆信息为模板的,为原始依据的。同时,梦形成的最初的一个环节是生理过程,是通过记忆腔的兴奋作用促使记忆信息进入到心理腔中。记忆信息进入到心理腔后是进行的心理活动,是心理过程;当然,这也有生理活动的协助;总体来看,梦的形成是生理与心理共同协助的结果。在梦进行的过程中,感觉腔、知觉腔、感受腔始终是处于休眠状态,以至,梦的形成只能由心觉与心神相结合来完成;而心觉的觉知性又偏差,最终导致了梦的觉知性也偏差;所以说,我们意识到的梦是比较模糊的。梦不同于意识,意识的整个过程全是心理过程,它完整,持续,清晰;梦也不同于无意识,无意识没有觉知性,我们感觉不到,意识不到;而梦是有觉知性的,我们能感觉到,意识到,只是模糊而已;梦心理是残缺的,间断的,模糊的;是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相互协助完成的。……梦是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现象。

从本质上看,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能被我们感觉到,意识到。

1)梦的场境比较模糊。

2)梦的变化较大,场境是间断的,跳跃式的;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这易出现梦中的灵感,梦的创造。

3)梦常常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残缺,零散。

4)梦形成的记忆较为肤浅。

5)我们不知道梦是从何开始的(这如同人睡眠过后刚觉醒时,是不知道该从何开始的),该到什么时候完结。

6)梦的主观性较差;具体表现在:我们的心理,主观控制梦的程度有限;我们在做梦的过程中,提取记忆信息的速度较慢,难度也较大;如想吃苹果时,它不来,一会儿,苹果又不知不觉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梦中)。

梦的场境有点同于我们闭上眼睛(堵塞耳朵)时进行的空间想象,思维活动。当我们刚入睡时,闭上眼睛,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听,只让我们的心灵慢慢去漂游,慢慢地进入梦香,进入梦幻世界,这是可能的,作者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说,梦心理与人的意识是共通的。梦是以心觉为载体的心理活动,梦心理的过程的生理基础大体上同于意识过程的生理基础(心理部分——理性的心理部分)。

五、梦话与梦游

我们在睡眠的过程中,除了形成梦以外,还将形成梦话,梦游。梦话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人在做梦的过程中,有梦话的形成,这种梦话是伴随在梦的过程中;这一种情况的梦话是我们在做梦的过程中,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了相应的效应器——喉部,发出了声音。二是在没有梦(梦心理)的情况下有梦话的产生;这一种情况的梦话同于梦心理形成的机理;当记忆腔处于兴奋状态时,记忆信息获得了能量;那些有着比较强的能量的记忆信息是比较活跃的记忆信息,它们以自己为模板发出相应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最后到达相应的效应器——喉部发出声音,产生梦话。这一过程是生理过程,没有经过心理腔(没有梦心理),睡眠者是不知道的;包括前一种梦话状态,睡眠者也是不知道的(因为感觉腔处于休眠状态,我们什么也听不见)。梦话的内容常常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是先前学习过的知识;从这可以看出,梦话是以记忆信息为模板的。梦话的速度是很快的,它不需要思索,斟酌。

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有时会有动作的产生,这是我们在做梦的过程中,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了相应的效应器——肢体的肌肉处,肌肉发生收缩而引起。

梦游的产生是不同于做梦的过程中肢体动作的产生的,其原理同于梦话的产生,都是以记忆信息为模板,重复先前的习惯性动作。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佛洛依德认为:梦是无意识的,是欲望的满足;同样,人的失言,笔误也是无意识的;这正确吗?失言,笔误常常是因为紧张或者说得太快而引起;说的与想的不一致,而自己还错误地认为自己所说的与想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失言;笔误同于失言;想的与写的本不一致,自己却错误地认为写出的字就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的文字;正如有一位学生当发现自己写错了某个字时,他说:我还以为是正确的,是那个字呢。失言,笔误常常是在非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如紧张,快速,或者不认真,自己认为自己所想的意思与自己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事实上并不一致)。

选自:52brain.com  心到意到 感谢原创

解梦师释梦师

解梦师释梦师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解梦师解梦师 » 对梦的形成的理论假设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解梦师官网

清醒梦预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