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两个关于梦的问题。你每次做梦几分钟?一晚上做几次梦?
通常一次梦持续5-15分钟,一个晚上做4-6次梦,但你并不知道,因为你早就忘了。
至于<<周公解梦>>这种封建产物和清明梦这种意淫理论就不说了…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向来被(小白)奉为梦的理论权威,说什么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这种方法基于主观,而且你连自己做的梦都忘了还研究毛线啊。随着科学的进步,只要你贴上电极片,记录脑电波就可以真正研究梦了。
关于做梦的神经机制,有两种理论比较靠谱:
1.激活一合成理论假设(the activation-synthesis hypothesis)
根据该理论假设,人在做梦时,大脑皮层由于其不同部位被来自脑桥的神经信号输入以及周围环境中出现的外部刺激所激活,这些兴奋部位所产生的心理表征于是被合成为有意义的故事情节,这就使人们体验到梦境。在REM 睡眠期间,大脑的唤醒度较高,这种状态有利于进行信息处理,然而此时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很少,因此大脑所能处理的是储存于记忆库中的信息,于是睡眠者进入了由意识流和意象所构成的另一个梦幻世界。但这种理论还很模糊,不能解释关于梦的很多问题。
2.临床-解剖学理论假设(the clinico-anatomical hypotlaesis)
该理论假设来自对大脑损伤病人的梦的临床研究,认为梦的发生是由唤醒大脑的刺激所
致,这些刺激有时是外部环境中的真实刺激,然而在大多数情形下它们是由内部产生的,取决于做梦者当时的动机和记忆等心理过程。来自脑桥的神经信号输入能够这些刺激产生增强作用,但是并非必不可少,也不会产生梦的内容。
总之,关于梦的临床一解剖学理论假设认为,在人做梦过程中,内部刺激或外部刺激能
够激活大脑皮层顶叶、枕叶和颞叶的不同区域,此时初级视觉皮层并没有感觉输入来抵制这些刺激的作用,而且前额叶皮层也失去其所谓的审查作用,因此做梦者能够产生种种幻觉体验。该理论假设与上述激活一合成理论假设一样,对梦的神经机制的分析尚不完整和明确,然而是建立在比较具体的临床研究基础上的,因此具有其本身的优势。
选自果壳网
最新评论